台灣拳擊少年赴日本拳壇發展,就算訓練艱苦、負傷上場都無法阻止他成為拳王。他無法克服的,是源自內心的恐懼。

1990年代初,日本拳壇出過一位蟬聯七屆的拳王,他精湛的腳步移動與左手勾拳風靡了許多拳迷。他有個異於日本人的名字,叫洛基林。洛基林本名林明佳,1967年出生於台灣彰化,小時因又矮又窮,常被人嘲笑、跟人打架。他意外地被老師發現拳擊天分,一打打出成績,在國內比賽從未輸過。為了幫助家中經濟,他高中畢業後轉往日本發展。

本以為到日本一切會好轉,但會長不僅給洛基低薪,在他受傷時也不許他休息。在艱苦的訓練下,努力不懈的洛基終於登上日本拳王,締造14場連勝紀錄,創下巔峰。但連勝的背後,練習、比賽和揮之不去的舊傷陰影,讓他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。他的自卑感與恐懼從未消失,在最接近世界拳王的時刻,洛基該如何揮出自己的關鍵一擊?

陳嘉蔚

作者

輔仁大學歷史系畢業。曾任職於台北金馬影展、台北電影節、金穗獎等,編有金馬五十專刊〈那時此刻〉。電影編劇作品有《KANO》(2014)、《一萬公里的約定》(2016)、《轉彎之後》(2021)。目前持續於電影與劇集劇本創作。

返回
scroll